当前位置:夜路>书库>穿越历史>新时代艺术家> 第639章 霜血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639章 霜血

  第639章 霜血
  电影继续。
  开始有零零散散的战斗镜头出现。
  12月12日,日寇第9师进攻雨台,遭守军第88师顽强抵抗。
  日寇继而突入光华门激战,大火四起,战况十分惨烈。
  也是这一日。
  12月12日,南京,紫金山,北极阁佛堂。
  檀香混着火药味蒸腾,指挥刀倚着鎏金佛像。
  梵钟惊起寒鸦,南京卫戍司令唐生智的将星肩章压皱了《金刚经》的扉页。
  青瓷烛台映着残破的“誓死守卫”手谕,檀香混着江对岸的焦尸味,在鎏金千手观音像前结成灰雾。
  他三叩首时,佛眼突然映出长江上的踩踏惨剧,那些溺亡者竟全是他烧毁的名册士兵。
  供果盘里的南京城沙盘裂成两半,南京城防图被血指痕浸透,秦淮河支流渗出铁锈色液体。
  护法韦陀的降魔杵骤然指向下关码头方向,经幡“与城共存亡”金字簌簌脱落。
  褪为蒋该死的密令,“如情况不能久持时,可相机撤退,以图整理,而期反攻。”
  侍卫叩门瞬间,佛龛暗格里的汽艇钥匙突然发芽,在佛光里绽放,开出一枚子弹,弹壳上雕刻着“大慈大悲救人救世”。
  雕刻的八个字有历史缘由,唐生智目睹一些湖南将领只为自己升官发财,争权夺利,明争暗斗,内心十分苦闷。
  结识了佛教密宗居士顾伯叙,经顾伯叙的宣传,唐生智乃拜其为师,皈依佛学。
  信佛后法名法智,号曼德,自命为佛教将军,并以佛教治军,士兵均佩带“大慈大悲救人救世”胸章。
  此刻笃信佛法的唐生智,见战局实难挽救,遂于12月12日下午召集师长以上军官紧急会议,奉命下达弃守南京、分别突围的命令。
  有些军长、师长并没有将突围的命令传达下去就一走了之,以致群龙无首,齐趋城北挹江门夺路逃生,造成极度混乱。
  宋希濂部下任戒严部队扼守挹江门,未悉撤退命令,忽见友军狂退,以为是逃跑,立即掉转枪口向乱兵扫射,自相戕杀。
  12日傍晚,日寇破城已成必然。
  老秦头塞给他们兄弟俩半只盐水鸭,并嘱咐道:“快跑吧!光华门守军在用银元买便衣。”
  仓皇中兄弟俩见到穿破旧婚纱的新娘,那是米铺的娘子,在废墟中找簪子。
  12月12日夜。
  唐生智率少数人员,乘保留的汽艇渡江逃离,司令部当日焚毁文件。
  守军只有少部分侥幸脱险,未能撤退过江的大批部队,扔掉武器,脱下军装混入老百姓中间,留在了城内。
  12月13日晨。
  日寇3个师团相继入城,南京陷落。
  悲壮的南京保卫战结束。
  影片用了一个小时有余的时间铺垫,铺垫中华民族近代史的至暗时刻。
  从鸦片战争再到甲午中日战争,再到南京大屠杀,几乎把中华民族的脊梁碾碎,让笃信“天下观”,超越民族概念的中国人,抱起了“中华民族”“汉族”这样的概念。
  电影里蒋该死和唐生智的大转场,前后呼应。
  银幕里,佛堂经卷在血水中浮沉,教堂彩窗在爆炸波中震颤。
  两个场景的镜头共振,佛堂与教堂、刀与经书、液态神像与凝固烛火。
  此刻,历史震颤。
  这是魔幻,更是现实,
  因为这就是历史,血淋淋的历史。
  日本军机空投《投降劝告书》,保证“不杀戮俘虏,保护文化设施。”
  12月13日,日寇第6师团率先从中华门入城,当天即在中山码头集体屠杀放下武器的军人和平民上万人。
  破城后,日寇进行战略欺诈,利用虚假承诺诱使中国军队放弃巷战,实际在挹江门屠戮已解除武装的士兵。
  靠着买来的地图,兄弟俩不断转移,困在染布坊。
  陆大川教弟弟,用盐水泡布条缠腿防冻伤,往脸上抹靛蓝染料装病人,盐巴贿赂汉奸换路条。
  镜头出现了群像。
  黄埔八期生29岁的补充连副周镇岳,还在坚守中山门阵地。
  用刺刀撬开弹药箱,发现全是石块。
  远处传来《中央日报》飘落:“唐司令长官誓与南京共存亡。”
  传令兵瘸着腿跑来,语气慌张:“师部.昨晚过江了!”
  金陵大学礼堂,安全区。
  彩色玻璃窗被震出蛛网状裂痕,阳光在戴着金丝眼镜,教授许文远脸上切割出光斑。
  他正将一卷残卷塞进皮箱,角落里的妓女红玉突然掀开旗袍,露出绑满银元的束腰:“许先生,带我去上海,这些都归你。”
  太平南路绸缎庄。
  绸缎庄少东家陈子安将最后半匹素绸浸入染缸,血红迅速吞噬白色。
  账房老周颤抖着按住他的手:“少爷,这是给死人裹身的料子”
  陈子安抓起染缸里的铜勺,舀起猩红液体泼向门外“仁丹”广告:“现在就给活人用。”
  这是因为日寇收集染血的白色布料,用来做绷带。
  日寇真的穷到家了,什么都没有,穷鬼帝国主义,有叫错的名,没有叫错的外号。
  然而那又如何?
  有组织对无组织,高效率对低效率组织,就是碾压就是屠杀。
  夫子庙茶馆。
  说书人程瞎子,摸着三弦唱《梁红玉擂鼓》,茶桌下蜷缩着逃荒来的哑巴少年小满。
  突然木板墙被刺刀劈开,程瞎子将三弦砸向日本兵喉咙。
  小满抓起滚烫的铜茶壶泼向另一名士兵。
  程瞎子惨死在日本刀兵之下,小满被当场活活劈死两截。
  挹江门外。
  溃兵与难民在城门挤压成人肉漩涡。
  周镇岳撕掉领章大吼:“川军的!滇军的!都跟我去中央银行仓库!”
  只有五个士兵停下脚步,其中有人背着书籍捆成的简易“防弹衣”。
  宪兵副司令萧山令,选择自杀殉国。
  不知不觉,大地已经生霜。
  那霜成血。
  电影里第一次出现群像,却是如此绝望,这些人几乎没有人能逃出来。
  12月14日,日寇张贴布告要求难民返家。
  通过“安民”布告诱骗藏匿者现身,随即展开挨户搜查屠杀。
  在安全区插日本旗的难民收容所仍遭洗劫,如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避难妇女超万人,仍被日寇每日掳走数百人。
  周镇岳来到中央银行,发现地堡铁门竟是镀锌饼干箱拼接而成,苦笑着将青天白日帽徽塞进门缝。
  日寇火焰喷射器袭来时,他哼着广东童谣点燃炸药引信。
  镜头给到妓女红玉,用银元贿赂日本兵,将三个孤儿塞进运尸车,而她则被强暴至死。
  陈子安给难民分发染红的白绸作标识,自己被破门的日寇杀害。
  阖家九口灭门,妻子已经自杀,惨遭奸尸,儿女被日寇用刺刀挑起。
  许文远在图书馆地下室点燃典籍,火光中背诵《正气歌》。
  陆家兄弟被困在城南染坊,惶恐求活,陆大川观察日寇的动作。
  日寇五人小队,始终呈菱形队列,每屠杀二十人,必轮换刺刀手。
  数不清的尸体横在眼前,男人、女人、老人、孩童,不论年纪、不分性别,鲜血将地面染成深红色。
  影院观众从没见到如此大尺度的电影,他们被沉重的剧情压制的无法呼吸,有人已经啜泣起来。
  《1937》采用不是历史循环论,场面人物并不死寂沉沉,画面和寻常电影没有区别,甚至在一些场景中彩色更加浓烈。
  电影费了极大功夫用来建立1937年的南京城,关于普通人的衣食住行,更让观众有代入感和沉浸感。
  如此,情绪冲击更大。
  (本章完)

上一章目录+书签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