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夜路>书库>穿越历史>新时代艺术家> 第410章 弹指一挥间,变了人间(23)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410章 弹指一挥间,变了人间(23)

  第410章 弹指一挥间,变了人间(23)
  原版广水到汉口,属于故意找不好角度。
  沈三通只是正常拍出区域间的不平等,不会迎合歧视视角。
  过犹不及。
  东大观众精神比较稳定,也没有信仰方面的缺陷,没有所谓发达国家民众那么恶劣的心态。
  歧视视角电影的受众很狭小,存在很明显票房天板。
  破亿就是极限。
  沈三通选择的场景,广水有一段可以破旧一点,接近汉口就不必。
  把车也换了,换成好一点的大巴,原版太破。
  这段戏内景外景交织。
  其中,雪景部分提前拍完,只剩下文戏。
  原版路堵了,前方出现塌方,司机停车。
  李成功得知最多可能堵两天一夜,要求司机绕村里的路。
  出什么事他负责。
  沈三通这版绕路原因,不是塌方,而是大雪导致前方封路。
  需要等待抢修除雪,李成功不愿意等,要求绕小路。
  沈三通这版村庄环境好很多。
  已经靠近汉口,坐拖拉机就能过去的距离。村子经济好一些,通了水泥公路,让绕路选择变得合理。
  改动最大的是剧情顺序。
  原版老爷子用板车拉着老太太,老太太吃着枣,从路口突然出来,大巴反应不及,把人撞了。
  枣核卡住了呼吸道,众人在争执,牛耿救人。
  沈三通改成了老爷子骑着三轮车载着老太太,老太太先吃枣卡住了,然后车挡在路中间。
  到了这个支线的剧情高点。
  沈三通认真看演员表演。
  司机见到三轮车挡路,远远的把车停住。
  李成功催促司机:“往前走啊,怎么停了?”
  司机反过来教训他:“你不懂事,没看到前面有人堵路吗?”
  说着,司机讲起了八十、九十年代的往事,车匪路霸横行的时代。
  司机道:“那时候啊,像这样,人可能要没了。”
  “当年,遇到这种拦路的,不能停,也不能开车窗,要冲过去。”
  司机说到这,语气变得幽幽:“我听一些前辈说,很多停下车的司机,没能活下来。”
  瞬间。
  李成功听的白毛汗流了下来,被镇住。
  牛耿倒是无所觉,指出了问题所在:“现在都09年了,哪还有车匪路霸。”
  司机道:“日子变好了,没有那么乱了,否则我也不敢走小路。”
  有个文质彬彬的旅客,望向车外做沉思状,听到这些讨论,念了句词:“弹指一挥间,变了人间。当年‘楼上楼下电灯电话’,如今看,说到做到。”
  司机这个角色沈三通找了何兵来客串,就是《四合院》傻柱,《大宋提刑官》的主角。
  旅客找的陈导名客串,他只露声音和后脑勺,不出脸。
  沈三通看完之后,称赞道:“陈老师,词真好,何老师,戏真好。”
  陈导名道:“你这戏才有意思。”
  何兵也是点头:“一叶知秋,寥寥几句台词,我发现沈导这部戏,和如今的商业电影,很不一样。”
  时代变化,生活进步。
  很少见这些元素。
  五代导演,六代导演,港台导演的戏,往往时代是禁锢的、静止的,只截取一小段。
  就算有时间流动,也很少展现生活往上走。
  沈三通道:“我只是用电影,用通俗的手法,回忆一下过去。”
  何兵担心问:“这样观众能接受吗,会不会看着别扭?”
  说到这,何兵害怕沈三通误会,毕竟是电影大导。
  而且一些导演很忌讳他人给自己电影提意见,尤其是不同的声音。
  他连忙解释:“沈导,我不是对你电影有意见。”
  沈三通不以为意道:“故事要有逻辑,‘楼上楼下,电灯电话,’,这是五十年代,对于社会主义美好憧憬的描述。”
  “五十年过去了,做到了吗?”
  “站在08年,回头看,明显是做到了!”
  “治安问题相比二十年前,是不是好转了?明显好转了。”
  “现实如此,有足够的事实基础,支撑电影创作。”
  其实问问家里老人,大部分对于后世生活的评价是,社会主义实现了。
  做梦没想到有那样的生活。
  何兵的担忧,沈三通也理解,不是故意找茬。
  而是当下的电影,已经有一条线,形成一种氛围。
  哪怕只是描述事实,也会被认为假大空。
  沈三通认为这种氛围不对。
  做到了就是做到了,不是夸,只是阐述事实,难道不行吗?
  继续拍摄。
  司机感慨完,在李成功催促下往前面走。
  老爷子见到老伴喘不过气,打电话叫儿子过来。
  儿子见到大巴停在父母三轮车前面,以为发生了车祸,摇人,喊村里人过来。
  老爷子想解释,但是更担心老伴的情况。
  嘴笨,一时说不清,干着急。
  眼见着双方冲突起来。
  在车里的牛耿,则是细心观察。
  众人对峙的时候,他热好身。
  瞅准机会,抱起老太太,使用了急救法。
  救下老太太,误会解除。
  大巴乘客一方,和村子人,可谓是不打不相识。
  车子因为漏液坏掉了,所以留在村子里一块吃饭。
  相比较原版,车不是破旧的,村子里的地,是水泥路,也不是泥泞的小道。
  会给村里漂亮的姑娘,帅气小伙特写,找中戏、北电学生扮演。
  展现出的精神气,是朴素、热情。
  不是野蛮的、落后的、贫穷的色彩。
  沈三通没有一味的拔高。
  相比于城市确实物质条件差了很多,但是精神气是昂扬、向上的。
  大巴内景拍完,剧组转入农家乐场景。
  原版牛耿救了老太太,老爷子不再追究撞车的事。
  车上的人下来吃饭,在泥地院子里,没见到什么吃的。
  车也坏了,老爷子找拖拉机把李成功、牛耿和帅哥一块送到汉口。
  沈三通做了改动,符合春节档氛围,契合电影里大年二十九的时间点。
  老爷子招待一行人。
  然后有人提议一块出钱,凑钱从一户人家买了头猪,然后进入了农家乐烧烤环节。
  沈三通道:“大家放开了吃,热闹起来,肯定够。”
  这段戏是在武汉附近找的村子,宣传部门的领导帮忙,当地干部配合。
  群众演员,就是剧组人员外加村子里的一些人。
  沈三通宰了三只羊,一头猪,还把热腾腾分离猪肉的场面拍了下来。
  上车饺子下车面,大家一块出力,包了饺子,吃的那叫一个热火朝天。
  整个场景,在村里大队部进行,各种春节元素拉满。
  电影镜头给过宣传标语,一片勃勃生机。
  吃饱喝足之后,老爷子安排了拖拉机,把李成功、牛耿给送到汉口。
  黄小明客串的帅哥只在火车露面,没有在这条支线出现,这一段帅哥有点突兀。
  电影这段后续剧情是,两人到了汉口,汽车站遇到女骗子。
  牛耿受骗,李成功独自做长途车去长沙。
  大雪导致道路被封,车又回来了。
  遇到了等在汽车站的牛耿,两人在旅馆凑活了一宿。
  第二天做渡轮,见到了女骗子,去追女骗子,将之送入警局。
  然后就是买彩票,中了一辆面包车。
  沈三通这里不是买彩票,而是购置了一些吃的东西,凑够了两百块钱消费,能够抽两次奖。
  随后风一吹奖券飞了,两人一路追。
  风向改变,又吹了回来。
  两人开着中的面包车,前往长沙,路上发生一段名场面。
  (本章完)

上一章目录+书签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