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夜路>书库>穿越历史>新时代艺术家> 第111章 都不敢想的,卑微的电影观众啊(34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111章 都不敢想的,卑微的电影观众啊(34

  第111章 都不敢想的,卑微的电影观众啊(34)
  “《赤壁》我打算两部合拍,电影制作周期保守要三年时间,第一部08年上映,第二部09年上映。”
  沈三通总结道。
  “从之前的分析我们不难得知:08年的电影市场,将会有四千张大荧幕,五十四亿的票房。”
  “09年,则是四千五百张荧幕,七十六亿票房。”
  “电影又是赢家通吃的市场,票房冠军往往能拿走十分之一总票房。08年的票房冠军有五点四亿票房,09年七点六亿。”
  “我沈三通瞄着的就是年度票房冠军,《赤壁》两部能从电影市场拿走13亿。”
  “现有的分成模式,13亿的票房,仅票房,不算其他收益,也足以实现影片盈利,但只是账面盈利,算上时间成本,投资回报还是亏了。”
  “所以这样的大制作,应该有特殊通道。我们会和院线进行专项谈判,我相信我的电影,能打动院线,拿到针对这种超大片的分成协定。”
  “所以,《赤壁》电影从国内市场,完全可以实现盈利。”
  “这部戏,不是拍给国外观众看得,而是拍给国内观众看得。”
  嗡!
  嗡!
  嗡!
  现场记者脑子都要炸了。
  真要是什么奇幻世界,世界观崩塌会导致脑子炸掉,恐怕当场就有人要挂掉。
  疯!
  真疯了!!
  沈三通疯了!!!
  还不算其他收益,还煞有其事的考虑什么时间成本。
  拜托!
  四亿成本的制片成本,从国内电影市场实现盈利,就有够玄幻的了。
  有个记者猛地站来起来:“你这是什么狗屁商业可行性分析,你未免有点做梦!中国电影能有这种潜力吗,你就是愤青!说什么拍给中国人看的,你只会利用民族情绪!能不能有点开放的眼界!你看看你的前辈,无论是张一谋还是陈凯各,都不敢说这种话,他们的影片都要通过国外盈利。”
  “这位记者,这不是提问时间,请你注意会场秩序。”发布会主持者给他提醒。
  “沈导,为何你如此自信?”
  “影片真的要国内市场实现盈利吗,不考虑国外市场?”
  “韩董,沈三通列出的数据,中影什么看法?”
  什么鸡毛会场秩序,遵守个屁。
  随着第一个记者怒喷之后,一个个争前恐后的提问。
  “闭嘴!”
  沈三通嘭的一下拍了桌子,让人把第一个破坏会场秩序的人带走。
  懒得和这种东西争辩。
  当场把韩三瓶吓了一跳。
  你娘的,你小子拍桌子倒是告诉我一声啊。
  “谁再违反会场秩序,就滚蛋,不要想从我这里拿到任何报道。”
  沈三通心里的火腾一下冒了起来:“中国不缺满心想着讨好外国观众的电影人,缺的是能讨好中国观众的电影人。”
  “街边小摊,招呼顾客,也会喊一声帅哥、美女,无关道德,这是最基本的职业操守。”
  “当下,我们国内一些从业者,不只是电影人,包括刚刚那位记者,已经不是连没读过书的老百姓的道德水平都没有的问题了,是没有最基本的职业操守。”
  “搞院线电影,从观众手里掏钱,连两句吉祥话都不愿意说,不屑于说,这何止是无耻,简直就是无耻!”
  沈三通真的生气了。
  有些人,真是脸都不要了。
  沈三通理解不自信,但不能接受无耻。
  这个时代确实不太自信,不能用后世的目光来看现在。
  真正日新月异,一年有一个新景象,是从01年加入世贸之后。
  这才过去4年。
  所以说拉圣,位列四圣之一当之无愧。
  拉圣,用大飞机把老中送进了世贸,并且转移了米国视线,争取了黄金发展窗口期。
  伟大,无需多言。
  沈三通也承认他的一些预估是乐观的。
  说是保守,其实有些虚高。
  但就算觉得不对,不认可、质疑他、否定他。
  他都可以虚心接受。
  但刚刚那个记者,很奇怪。
  让他感到尤其愤怒。
  不从数据论据上反驳他,动辄给他扣帽子。
  一看中国人自信就受不了,没法接受中国人拍电影不给外国人看。
  一部大片给中国观众享受,他应该高兴才对。
  他也是黄皮肤,说中文,看起来不是外国人啊?
  沈三通很难理解,他的自我认知,到底是哪国的?
  韩三瓶赶紧劝一下,拉住他:“少说两句,少说两句。”
  说的太狠了。
  很可能那个记者就是故意激怒他的,还是年轻。
  “两部13亿票房的预估,我其实算的很保守了。”
  沈三通说道:“1998《泰坦尼克号》票房3.6亿,直到现在依然位列票房第一。要知道1998年的全年票房也不过9亿而已。”
  “说明什么?”
  “说明我们的电影潜力,远比我们想象的高。”
  “02年张一谋导演祭出全明星阵容打造的《英雄》来势汹汹,最终创下票房奇迹斩获2.5亿,依然无法跟大船匹敌。”
  “02年距离98年过去了三年,而我们的国产电影远远无法触及电影市场的上限。”
  “说白了,我们当下的制作水平,满足不了观众的娱乐需要。”
  沈三通说到这,忽然兴致寥寥:“而我们的电影人,不想着提高电影制作水平,满心都是拿奖,拿奖,去国外拿奖。”
  “哎。中国电影观众啊。卑微啊。”
  真不知道该说什么。
  沈三通可是知道后世的一些好片的。
  他很清楚,国产电影票房潜力绝不是表现的那样。
  《阿凡达》在09年12月上映,轰下了14亿多的票房。
  好莱坞片,制作哪怕再好,但在价值情绪上,总会和观众隔了一层。
  这就说明,国产电影要是能在09年末,弄出一部制作良好,情绪价格给够,宣发得当的电影,是可以超过14亿票房的。
  但在《阿凡达》之前,谁也不敢想,中国电影市场有如此大的潜力!
  三年后《泰囧》轰下12点7亿,更让中国电影人瞠目结舌。
  一个导演外行,拿下了如此成绩!
  原来国产电影也能够有这样的票房!
  没有很大的特效,但只要情绪上能给到位。
  讲一个观众满意的故事,是可以破十亿的。
  “从我的超市就能看出来,哪怕不是大片,但只要电影制作合格,能和观众共鸣,是可以有很高的票房的。”
  “而如果是大片,大制作,再在情绪上给够,所带来的票房,只会更惊人。”
  “所以《赤壁》两部,如果影片质量上合格,可以满足我们观众的观影需要,13亿票房其实只是最低预期。”
  “我无法预测更高到底是多少,但至少目前我们的国产电影,没有摸到我们票房潜力上限。”
  在场记者,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。
  他们想错了。
  他们之前以为沈三通已经够极端了,没想到依然想浅了。
  沈三通是奔着更上一层去的。
  要去看一看,中国电影市场的上限。
  他们已经无法评价这样的想法。
  连狂妄都不好说,他们连想都不敢想。
  “牛逼。”
  有一名记者喊了一句。
  其他人纷纷符合:“牛逼。”
  确实。
  光是这份心气,已经超过大部分国内电影人了。
  绝大部分记者也是期盼,能有一部好片的。
  韩三瓶也是复杂的看向沈三通,要不是被那记者激将了一下,你就不说是吧。
  连他都不告诉,真会藏。
  沈三通谈完《赤壁》的商业可行性分析,接着道:“第二部分是《赤壁》项目,我的总的看法。”
  “赤壁之战,三国转折点战役,《赤壁》是历史大片,首先是历史。”
  “所以,我谈一谈我的历史观,我对于历史的看法。”
  四圣其他三个。
  戈圣,解决了千年的北方威胁,从此北地安宁。
  泽圣,东北大振兴带头人,为中亚、西亚势力扩张立下汗马功劳。
  内圣,以一己之力,导致米国道德形象破产,中东无论哪个势力,纷纷欢迎老中的自由贸易。
  (本章完)

上一章目录+书签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