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夜路>书库>玄幻奇幻>红楼:这庶子太听劝了> 第691章 火烧洛阳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691章 火烧洛阳

  第691章 火烧洛阳
  李儒,董卓最倚重的谋士,身着一袭黑色长袍,面容冷峻,上前一步,拱手说道:“主公,如今虎牢关战事胶着,诸侯联军士气正盛,我们不宜再在此地久留。”
  董卓抬起头,眼中满是不甘:“你是说,我们要放弃洛阳?这可是我好不容易打下的根基!”
  李儒微微点头,神色凝重:“主公,洛阳虽好,但如今已成为众矢之的。我们在此,处处受敌。长安地势险要,易守难攻,且粮草储备充足,我们退守长安,可保一时无忧。”
  董卓皱着眉头,沉思片刻,又问道:“那这洛阳城,就这么拱手让给他们?”
  这时,吕布站出来,大声说道:“义父,不能就这么便宜了那些诸侯!我们走之前,把洛阳城烧了,让他们什么都得不到!”
  董卓眼中闪过一丝狠厉:“好!就这么办!一把火烧了这洛阳城,让那些诸侯知道,敢与我作对,没有好下场!”
  李儒却面露忧虑之色:“主公,火烧洛阳,百姓必然生灵涂炭,此举恐怕会遭天下人唾弃。”
  董卓冷哼一声:“我现在自身难保,还管什么天下人?只要能让诸侯联军吃瘪,我怎么做都行!”
  众人见董卓主意已定,也不再多言。于是,董卓开始下令筹备撤退事宜。他派吕布去召集军队,准备粮草和物资,又命李傕、郭汜等人去抓捕洛阳城中的富户,抢夺他们的财物。
  一时间,洛阳城内一片混乱。士兵们四处抓人,富户们哭天喊地,百姓们惊恐万分。整个城市陷入了一片恐慌之中。
  “这可怎么办啊?董卓要烧了洛阳城,我们到哪里去啊?”一位老妇人坐在街边,痛哭流涕。
  “是啊,这董卓太狠毒了,我们百姓招谁惹谁了,要受这样的苦。”旁边的一位年轻人也满脸悲愤。
  百姓们纷纷收拾行囊,准备逃离洛阳。然而,城门已经被董卓的士兵封锁,他们根本无法出城。
  在太师府内,董卓还在不断地发号施令。“把皇宫里的财宝都给我搬出来,一件都不能落下!还有那些珍贵的字画、瓷器,统统带走!”
  “主公,皇宫里的东西太多了,一时间恐怕搬不完。”一位手下小心翼翼地说道。
  “搬不完就烧了!”董卓恶狠狠地说道,“不能让诸侯联军得到一点好处!”
  随着时间的推移,洛阳城的准备工作基本完成。董卓下令,在城中各处放置易燃物,只等他一声令下,就点火焚烧。
  “主公,一切都准备好了。”李儒上前报告。
  董卓站起身来,望着洛阳城的方向,眼中露出一丝复杂的神色。他在这里享尽了荣华富贵,如今却要被迫离开,心中难免有些不舍。但一想到诸侯联军的威胁,他的眼神又变得坚定起来。
  “点火!”董卓一声令下,士兵们纷纷点燃了手中的火把,扔向四周的房屋。瞬间,大火冲天而起,熊熊燃烧。洛阳城陷入了一片火海之中,浓烟滚滚,遮天蔽日。
  百姓们在火海中四处逃窜,哭声、喊声、惨叫声交织在一起,形成了一曲人间悲歌。许多人被大火吞噬,葬身火海;还有一些人被士兵们追杀,倒在了血泊之中。
  董卓率领着军队,押着抢夺来的财物和百姓,向着长安方向撤退。他回头望着燃烧的洛阳城,脸上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:“诸侯联军,你们就慢慢收拾这烂摊子吧!”
  而此时,虎牢关外的诸侯联军得知洛阳城被烧的消息,一片哗然。
  “这董卓太可恶了,竟然火烧洛阳城,简直是天理难容!”袁绍愤怒地说道。
  “我们一定要尽快追击,不能让董卓就这样逃脱!”曹操也站起身来,大声说道。
  于是,诸侯联军决定立即追击董卓。他们收拾行囊,整顿军队,向着长安方向进发。一场新的追逐战,在这乱世之中拉开了帷幕。
  洛阳城的大火熊熊燃烧,映红了半边天,滚滚浓烟如狰狞巨兽,吞噬着这座古老都城的繁华与安宁。贾长生远远望着那冲天火光,心中满是震惊与愤怒。他深知,这是董卓的疯狂之举,却也没想到其行径如此决绝,将洛阳城化作人间炼狱。
  “将军,我们该怎么办?”身旁的副将焦急地问道,眼中满是忧虑。
  贾长生握紧了拳头,眼神坚定:“立即集合人马,前往洛阳救火!无论如何,不能让百姓白白受苦。”
  就在此时,诸侯联军也得到了洛阳城被烧的消息,一时间议论纷纷。袁绍怒不可遏,立刻召集众人商议追击董卓之事,而贾长生却悄然带领自己的一万步兵和一千骑兵,向着洛阳城疾驰而去。
  当贾长生的军队抵达洛阳城时,眼前的景象惨不忍睹。昔日繁华的街道如今已被大火和浓烟笼罩,房屋倒塌,百姓们四处奔逃,哭声、喊声交织在一起。贾长生来不及多想,迅速下达命令:“步兵们,取水灭火,开辟通道!骑兵们,分散开来,救助被困百姓,维持秩序!”
  士兵们迅速行动起来,他们有的提着水桶冲向河边取水,有的用手中的兵器清理道路上的障碍物,还有的冲进火海,将被困的百姓背了出来。贾长生身先士卒,亲自参与到救火行动中。他看到一位老人被困在燃烧的房屋中,毫不犹豫地冲了进去,将老人背了出来。
  “老人家,您没事吧?”贾长生关切地问道。
  老人泪流满面,紧紧握住贾长生的手:“多谢将军救命之恩,这董卓实在是太狠毒了,我们百姓可怎么活啊!”
  贾长生安慰了老人几句,便又投入到救援工作中。在他和士兵们的努力下,火势逐渐得到了控制,一条条生命从火海中被救出。
  而此时,孙坚的军队也进入了洛阳城。孙坚一心想要在这场战乱中建功立业,他带着士兵在城中四处搜寻。突然,他的士兵在一口枯井中发现了异样的光芒。孙坚心中一动,立刻命人下井查看。
  不一会儿,士兵从井中捞出一个精美的盒子,打开一看,里面正是传国玉玺。孙坚看到玉玺的那一刻,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与贪婪。他深知这传国玉玺的重要性,一旦拥有,便在这乱世中多了一份争夺天下的资本。
  “此事万万不可声张,否则必引大祸。”孙坚对身边的亲信低声说道,“将玉玺妥善保管,切不可让他人知晓。”然而,孙坚得到传国玉玺的消息还是不胫而走。袁绍得知后,立刻派人前来索要。孙坚矢口否认,两人之间的矛盾逐渐激化。
  而贾长生对此事却浑然不知,他依旧全身心地投入到洛阳城的救援和重建工作中。他组织士兵帮助百姓搭建临时住所,分发食物和药品,安抚百姓的情绪。
  “将军,您真是我们的大恩人啊!”一位年轻的母亲抱着孩子,感激地对贾长生说道,“若不是您,我们一家老小恐怕都要葬身火海了。”
  贾长生微笑着说:“这是我应该做的。大家都受苦了,只要我们齐心协力,一定能重建洛阳城。”
  在贾长生的努力下,洛阳城的局势逐渐稳定下来。百姓们对他感恩戴德,纷纷加入到重建家园的工作中。而贾长生也在这个过程中,赢得了百姓们的衷心拥护和爱戴。
  随着时间的推移,诸侯联军对董卓的追击也陷入了困境。董卓早已在撤退的途中设下重重埋伏,诸侯联军损失惨重,不得不暂时停止追击。
  而贾长生在洛阳城的善举,也引起了其他诸侯的关注。曹操对他的行为赞赏有加,亲自前来拜访。
  “贾兄弟,你此次在洛阳城的所作所为,实在是令人敬佩。”曹操微笑着说道,“在这乱世之中,能有你这样心系百姓的人,实在是难得。”
  贾长生谦逊地说道:“曹将军过奖了。我只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,看到百姓受苦,我实在是不忍心。”
  两人相谈甚欢,曹操对贾长生的见识和为人越发欣赏。他邀请贾长生加入自己的阵营,共同为天下太平而努力。
  最⊥新⊥小⊥说⊥在⊥六⊥9⊥⊥书⊥⊥吧⊥⊥首⊥发!
  “贾兄弟,以你的才能和胸怀,若能与我一同并肩作战,何愁天下不定?”曹操诚恳地说道。
  贾长生心中感激曹操的赏识,但他心中还有自己的打算。他婉拒了曹操的邀请,说道:“曹将军的好意,我心领了。但我还有自己的路要走,我想在这乱世之中,为百姓做更多的事情。”
  曹操虽然有些遗憾,但他也理解贾长生的选择。他与贾长生约定,日后若有需要,定会相互帮助。
  在洛阳城的重建工作告一段落之后,贾长生带着自己的军队离开了洛阳。他知道,这乱世的纷争还远未结束,而他,将继续在这乱世中前行,寻找属于自己的方向。
  洛阳城在贾长生和百姓们的共同努力下,渐渐从大火的废墟中缓过神来,可诸侯联军内部却矛盾丛生,如同一盘散沙,随时可能分崩离析。
  中军大帐内,袁绍面色阴沉,手中紧紧攥着孙坚拒不交出传国玉玺的书信,愤怒地将其摔在地上:“孙坚这逆贼,竟敢私吞传国玉玺!此乃国之重器,怎能落入他一人之手?我等十八路诸侯,兴兵讨董,为的是匡扶汉室,如今他这般行径,与董卓何异?”
  曹操皱着眉头,上前劝道:“盟主息怒,当下最要紧的还是追击董卓,若此时内部纷争,正中董卓下怀。”
  “孟德,你竟还为他说话!”袁术跳出来,满脸通红,“孙坚狼子野心,今日不除,日后必成大患。”
  众人你一言我一语,争论得面红耳赤。有人主张先讨伐孙坚夺回玉玺,有人则认为应继续追击董卓,完成最初的使命。
  贾长生站在角落里,静静地看着这一切。他深知,这场争论不过是诸侯联军内部矛盾的冰山一角。这些诸侯,表面上为了大义齐聚,实则各怀鬼胎,都在为自己的利益盘算。
  最终,联军未能达成一致意见。袁绍一怒之下,决定不再理会孙坚,自行率军撤退。其他诸侯见状,也纷纷效仿。曹操长叹一声:“竖子不足与谋!”带着自己的军队,独自朝着董卓撤退的方向追去,但终因势单力薄,被董卓的伏兵击败,狼狈而归。
  随着各路诸侯的离去,原本热闹的联军营地变得冷冷清清。贾长生望着空荡荡的营地,心中五味杂陈。他没有跟随其他诸侯离开,而是决定留在洛阳城。
  “将军,如今诸侯皆已散去,我们为何还要留在这是非之地?”副将不解地问道。
  贾长生目光坚定,看着洛阳城的断壁残垣:“这里的百姓刚刚经历了战火和灾难,他们需要有人守护。我们若就此离去,洛阳城恐怕又要陷入混乱。”
  于是,贾长生带领着自己的一万步兵和一千骑兵,在洛阳城扎下根来。他先是组织士兵协助百姓重建家园,清理废墟,修缮房屋。同时,他还派人在城中张贴告示,招募工匠和劳力,给予他们合理的报酬,让百姓们能够靠自己的双手重建生活。
  在重建过程中,贾长生还注重恢复洛阳城的秩序。他设立了临时的治安机构,派遣士兵巡逻,打击趁火打劫的强盗和流民。城中的百姓们渐渐安定下来,对贾长生充满了感激和信任。
  “贾将军真是我们的大救星啊!”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拄着拐杖,颤颤巍巍地来到贾长生面前,“若不是将军留下,我们这些老弱病残,哪还有活路。”
  贾长生连忙扶起老者,说道:“老人家,这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。只要我们齐心协力,洛阳城一定能恢复往日的繁华。”
  为了让百姓能够安居乐业,贾长生还积极与周边的郡县沟通,寻求物资和粮食的援助。他亲自前往周边郡县,与当地官员协商,请求他们支援洛阳城的重建工作。在他的努力下,周边郡县纷纷伸出援手,送来粮食、种子和农具。
  与此同时,贾长生还利用自己的军事才能,训练士兵,加强洛阳城的防御。他深知,在这乱世之中,唯有自身强大,才能保护好百姓。他每天都会亲自指导士兵进行操练,教授他们各种战斗技巧和战术。
  日子一天天过去,洛阳城在贾长生的带领下,逐渐恢复了生机。街道上,店铺重新开张,人来人往;田野里,百姓们辛勤劳作,播下希望的种子。而贾长生也成为了洛阳城百姓心中的守护神,他的名字在洛阳城家喻户晓。
  然而,贾长生并没有满足于此。他深知,洛阳城虽然暂时安定下来,但整个天下依旧处于战乱之中。他开始思考如何才能真正结束乱世,让百姓过上太平的生活。
  “乱世之中,唯有以仁为本,才能赢得民心。”贾长生时常对手下的士兵们说道,“我们要时刻牢记,我们的使命是保护百姓,为他们创造一个安宁的生活环境。”
  在洛阳城的日子里,贾长生不断地学习和探索,他阅读各种兵书战策,研究历史上的治国之道。他相信,只要坚持不懈,总有一天,他能找到结束乱世的方法,让天下百姓都能享受到和平与安宁。
  (本章完)

上一章目录+书签下一章